Glide 從 v3 升級到 v4 之後,某些設置例如 skipMemoryCache()、placeholder() 等...,必須先另外建立 RequestOptions 再 apply(),用法不像原本那麼流暢。
不過官方也提供了一個 Generated API 的方式,讓我們可以用跟以前一樣的方式呼叫這些 API。
以下以 Kotlin 為示範:
首先添加 Glide 的依賴庫及 Annotation Processor。
為了讓 Kotlin 支援 Annotation Processor,還需於 build.gradle 加上這行。
接著實作一個 AppGlideModule。
最後把原本的 Glide.with() 改成 GlideApp.with(),就能跟之前一樣囉!
val options = RequestOptions() .skipMemoryCache(true) .placeholder(R.drawable.place_holder) Glide.with(this) .load(url) .apply(options) .into(ui_sparkline_7d)
不過官方也提供了一個 Generated API 的方式,讓我們可以用跟以前一樣的方式呼叫這些 API。
以下以 Kotlin 為示範:
首先添加 Glide 的依賴庫及 Annotation Processor。
dependencies { implementation 'com.github.bumptech.glide:glide:4.7.1' kapt 'com.github.bumptech.glide:compiler:4.7.1' }
為了讓 Kotlin 支援 Annotation Processor,還需於 build.gradle 加上這行。
apply plugin: 'kotlin-kapt'
接著實作一個 AppGlideModule。
import com.bumptech.glide.annotation.GlideModule import com.bumptech.glide.module.AppGlideModule @GlideModule class MyAppGlideModule : AppGlideModule()
最後把原本的 Glide.with() 改成 GlideApp.with(),就能跟之前一樣囉!
GlideApp.with(this) .load(url) .skipMemoryCache(true) .placeholder(R.drawable.place_holder) .into(imageView)
留言
張貼留言